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求原教师>>课题研究>>市级>>数学游戏激发低年级学生学习 兴趣的研究>>过程性材料>>文章内容
颜素青 求两数相差多少的问题 芮正华 两位数加一位数
发布时间:2016-12-31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姜肖伶

求原,教研快讯 

 

 

 


【新闻速递】

三井实验小学数学组系列报道之八:骨干教师引领,学习中进取

四月是三井实验小学骨干教师课堂交流展示月,香槟湖校区一年级组的2位骨干教师颜素青和芮正华也利用这个交流机会和大家切磋教学技艺。

伴着淅淅沥沥的小雨,420日上午第三节课,一年级组全体数学老师齐聚一16班,聆听颜老师执教《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新课开始前,16班孩子的课前常规就让我们所有人眼前一亮。孩子们的口答,听算训练有序,这和颜老师平时的坚持常规培养密不可分,课前3分钟的口算颜老师真正落实到了实处。整节课颜老师贴近孩子的生活,以即将开始的运动会为情境贯穿课堂,孩子们兴趣浓厚。在颜老师的课堂中,孩子们还可以获得其他丰富的课外知识,颜老师讲解了运动会跳远,跳绳,扔沙包的游戏规则,孩子们愉快的遨游在知识的海洋中。

427日下午的备课组活动,大家齐聚一3班聆听专家关于《估算教学》的视频讲座。听完讲座,对于数学核心素养中 运算能力的关注要点我们有了清晰的认识,同时通过讨论,对于各年段具体如何逐步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也有了认识,“计算教什么?怎么教”还真是一门学问。

429日上午第一节课,备课组齐聚聆听芮正华老师执教的《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芮老师的这节课重难点突出,板块清晰,在活动中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整节课课堂生动有趣,特别是最后一个抓盘游戏,孩子们非常兴奋,积极参与抢答,这个活动也凸显了我们一年级的微型课题研究主题。

 学无止境,教无定法。教学永远是一门学问,一年级数学组的9位老师在交流、切磋中会对教学有自己的收获,期待这些年轻老师的专业成长能越来越好。

                         (摄影  报道  闵霞)

 

 

 

 

 

【求原课堂】

交往互动式教学设计

课题

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

教时

1  课时

教学目标:(重、难点)

1.经历探索两个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的过程,理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或少多少)用减法计算,能用此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加深对减法含义的理解,进一步掌握根据减法的含义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考方法;

3.培养积极思考、动手实践以及与同学合作学习的态度。

 

“求原”元素:(溯源、自能、质疑、共生高远

1、在集体交流中感受不一样的比较两种物体多少的方法,(如排一排、画一画、算一算等),丰富认知,感受方法的多样性;

 

2、在探索中不断感知用减法求两数相差多少,并且知道用大数减小数

 

 

     

活动

版块

活动内容与呈现方式

学生活动方式

交流方式

常规性积累

听算练习10道。

独立完成。

集体校对。

 

 

 

 

 

 

 

 

 

 

 

 

 

 

 

 

 

 

 

 

 

 

 

 

 

 

 

 

 

 

 

 

 

 

 

 

 

 

一、情景导入

课间活动丰富多彩,抓画片游戏。

现场请2个同学抓花片。

1)猜猜谁抓得多?

2)怎样能一眼就看清楚谁抓得多?

3)追问:为什么要一个对着一个摆呢?

小结:看来,要知道红花片比蓝花片多多少个,我们只要把两种花片排一排、比一比就可以了,但是如果花片的个数很多,也用排一排的方法来比较多少,你觉得怎样,还有什么办法吗?

4)如果更多,还能这样排一排吗?

 

 

 

 

5)小结:看来,要知道红花片比蓝花片多几个,除了用花片来摆一摆、比一比,还可以用减法来计算。要知道红花片比蓝花片多几个,实际上就是要求138多几。你会列算式吗?

 

6)提问:蓝片比红片少几个呢?

比较多多少,少多少,发现就是同样的部分。

二、尝试练习

瞧,运动会开始了。

1、跳绳比赛,宣布比赛规则。

小结:用减法不仅能解决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的问题,还能解决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多少的问题。

2、扔沙包比赛

3、跳远比赛

三、巩固练习

1.比较:今天学习的解决问题,有什么特点?

2.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独立思考。

 

先独立思考,再用学具摆摆。

 

 

 

 

 

同桌讨论。

 

 

 

 

独立列算式

读算式并口答。

 

 

指一指

 

 

学生活动

 

 

 

 

学生说想法,列算式

 

 

 

 

 

 

 

 

学生独立解答。

同桌讨论。

 

独立完成。

 

 

 

全班汇报:

第一种:我是这样想的,1385,所以红片比蓝片多5个。

第二种:我是操作学具,用学具摆一摆知道的。

第三种:从13个里去掉8个,剩下的就是红花片比蓝花片多的个数。

指名交流,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明确:红片比蓝片多几个,蓝片就比红片少几个

 

集体汇报交流:谁愿意来汇报一下你们的活动情况?

 

 

学生说想法,列算式

 

 

 

 

 

 

交流算式,说说想法,并口答。

 

 

集体交流。

拓展

延伸

总结

提升

1.在生活中,谁比谁多,谁比谁少的问题非常多。跳远比赛比远、近;买东西有的贵,有的便宜,求远(近)多少高(矮)多少、等问题都是求两数相差多少。课后,同学们可以去找一找,用我们学习的知识去解决,再小组中交流,比比谁的眼睛最亮。

23个已知条件的,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独立提出问题并列式计算。

 

 

 

交流:根据上面的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板书

设计

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

 

13-8=5(个)

答:红花片比蓝花片多5个。

作业

设计

 

             

 

 

 

 

 

 

 

 

 

 

 

 

 

 

 

 

 

交往互动式教学设计

课题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

教时

  1   课时

教学目标:(重、难点)

1、经历探索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的原理,并能比较熟练地口算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

2、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意识。

3、培养积极思考、动手实践并与同学合作的学习态度

“求原”元素:(溯源、自能、质疑、共生、高远)

让学生根据情境自己提出数学问题,通过摆小棒自己探索口算方法。

     

活动

版块

活动内容与呈现方式

学生活动方式

交流方式

常规性积累

1、出示口算卡片。

4+6   20+10      6+5+30

4+9    20+13     9+3+40

224+5

指名口答

 

 

 

指名口算

指名口算,其余学生手势判断。

 

指名口算,并说口算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出示图:星期天,小明、小亮和小红相约去公园玩,你知道他们各有多少张画片吗?你能根据图中三个小朋友画片的张数,提出一些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

 

2、师把算式呈现在黑板上:

9+6  24+9   24+6    9+24+6

3、问:哪个算式已学过?

师:9+24+6留到课后学习,今天我们一起来解决:24+624+9

 

二、合作学习、探索新知

一)教学例124+6=

1、提问:这道算式,你会算吗?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小组讨论:6+410,该怎么办?

 

 

提问:谁是直接通过口算算出得数的?谁是通过小棒得出结果的?

3、针对练习:

38+2       53+7

 

(二)教学例224+9=

1、同桌交流:通过操作,你想怎样计算?

 

2、明确算理,正确计算。

 

3、针对练习:47+983+8

 

 

独立思考

 

 

 

指名列式

 

点名直接说得数解答。

 

 

 

 

 

 

学生尝试,不会算的学生可以用小棒摆一摆,想想怎样摆,各自说说各自的算法和操作过程,并找出共同处。

 

学生自由练说口算步骤。

指名学生说。

同桌合作想一想,算一算,寻究24+9的计算方法。

 

 

独立计算

 

 

 

交流、依次呈现学生问题:小亮和小红一共有多少张?小红和小明一共有多少张?小明和小亮一共有多少张?三个人一共有多少张?

 

 

 

 

 

 

 

 

老师巡视,个别指导。

 

 

集体交流:合作操作。归纳思路。(板书算法)

 

追问:两位数加一位数要注意应先把什么位上的数相加?(个位)碰到个位上相加满十怎么办?(进到十位上)

呈现资源评讲。

 

集体交流:结合操作,理解算理。

 

同桌交流自己的算法

拓展

延伸

总结

提升

1、“想想做做”第1题:

 

 

2、“想想做做”第2题:

1)完成第一组题,观察,你有什么发现?

 

2)完成后两组题。

3、“想想做做”第3题:

独立完成。

 

4、提问:你能独立解决问题吗?

读一读,想想该怎样做,再解决。

总结:

1、今天,你有什么收获?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2、同桌出一道这样的题考考对方。

①学生独立做。

②完整的说说计算过程。

 

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怎样算得快?

 

指名口算,并说说口算方法。

 

 

独立完成。

 

回顾思考。

 

 

同桌互相出题。

集体交流

 

 

 

 

集体交流。针对错误题型明确算法。

 

 

 

全班交流

板书

设计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

24+6=30            24+9=33           

4+6=10             4+9=13

10+20=30           13+20=33

作业

设计

 

             

 

 

 

 

     

 

【评课议课】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评课

陈小娇:芮老师的这节课结构清晰,重点突出。教学环节设置精细,练习的处理很精彩。教学常规落实很扎实。从课前口算复习一块,发现芮老师很注重学生的口算能力的培养。新授开始时,芮老师用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孩子根据场景图自己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让学生自主的把之前学过的20以内进位加的相关知识迁移到今天学习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在探索算法时,芮老师让学生自主的利用小棒进行探索,培养了学生主动研究的能力,在集体讨论时能有效地利用好学生的资源,呈现学生算法中写法的多样化,肯定学生的发言。体现了让学生站在课堂中央的教学理念。新授活动的结束伴随着教师机智地引导总结,学生清楚的认识到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算法是如何计算。练习环节中巧妙的游戏处理让整节课走向又一个高潮,孩子们兴趣浓厚,在玩中学的不亦乐乎。这正是教育所向个人的一点想法:本课在新授结束后芮老师让学生讲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和之前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进行比较。愿意是突出重点让孩子体会进位与不进位,但是孩子此时的感受并不深。是否可以将此环节下方到下一节练习课?或者是在练习时通过不止一道的练习题来进行比较,孩子的体会会更深?

巢红霞:听完芮老师的这节进位加法的计算课,我有以下3点收获!1.在探索算理时,应该进行分层设计。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进入学习的。有些学生对进位加法计算已经不陌生了,对于这部分学生,如果还是按照教材的步骤一步步往下走,必然会降低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在自主探索算法时,芮老师没有要求所有的学生都摆小棒进行操作,让有想法的小朋友直接记录下来,这就给那些会算的学生一个更好的要求。2.练习设计逐步加大难度。在探索246,经过详细讲解之后,芮老师放手让学生自己主动探索249。虽然也是自主学习,但是这次的要求确不一样。芮老师取消了操作小棒的环节,而让学生直接说说计算过程。这是一个新的挑战,这次各位相加已经超过十,之前的则刚好满十。如果之前的算理清晰,这对学生来说难度不大,到如果算理不清,这就是一个新的难点。通过逐步提升难度,让学生的思维紧跟老师。3.总结对比前需要充分的感受。芮老师在教学完246249后,就问学生这两题在计算时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从学生的回答,我发现了他们这两题的感受还不是很深,只有个别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能回答。尤其是对这两题的不同之处学生的回答也不在点上。这是需要更多的练习才会有感悟的!

路涣:今天,听了芮老师的课感受很多,收获很大,重难点突出,板块清晰,非常重视学生的课堂常规。本节课学生是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的进位加法、退位减法“100以内不进位加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有了这个基础,学生探索进位加法的算理时,就可以调动原有的知识经验,将探索不进位加法的算理迁移到新知识中来。

本节课的重点在进位上,如何让学生体会到满十进一是一个教学难点。在课上,为学生创设了自主探究的时间,使学生独立探索,独立思考,芮老师让学生通过摆小棒理解算理,揭示算法,为学生很好的明确算理、掌握算法提供了保障。第二部分加强难度不演示小棒,学生练习加强了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可以说是非常及时必要。练习的设计,我觉得芮老师设计的这几个练习从形式上、内容上、层次上都是很好的,这些练习层层递进,并随时出现对比习题,使学生掌握了基础知识还使学生在口算、解决实际问题等能力上有了提升。

由于这节课是计算课,比较枯燥,学生的积极性不是很高,只有在最后的转盘游戏时学生的积极性才被调动出来。如何让计算课变得不枯燥呢,也是我要思考的问题。

姜肖伶:芮老师的这节课,重难点突出,板块清晰,课堂生动有趣。对于学生课堂常规非常重视,课前进行一分钟口算训练,可以发现学生活动的开展非常有序。

第一个活动通过情境图出示3组信息,培养学生观察问题的能力,根据这3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用加法计算的数学问题?可以发现3班小朋友很会提问题,一个小朋友提完,另一个小朋友及时补充。芮老师把问题都出示在黑板上,对着问题列算式。出示9+624+624+93道算式,很自然的过渡到如何计算这些算式。第二个活动教学24+6=?具体出示活动要求,明确使用小棒摆一摆,动手做;在作业本上记录想法,动笔写;和同桌交流想法,动嘴说。学生能够明确知道探索问题的步骤,在今后的教学中,更能增强同桌、小组合作的高效性。芮老师搜集学生的资源并出示,板书24+6的计算过程,明确先算什么,再算什么,通过自己说,同桌说,全班说的交流方式加深学生对于算法的理解。第三个活动教学24+9=?真正进入进位加的计算,请小朋友自己写下做题思路,引导学生根据刚刚学习的算法来解决问题。对前三个活动及时总结,揭示今天所学的是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课题,通过比较24+9与之前学的算式的区别,突出了进位加的特点。第四个活动进行练习巩固,试一试2道题同桌合作完成,可以发现3班小朋友同桌合作默契度很好,分工明确,回答问题完整有条理,这些都是值得我学习的地方。

闵霞:芮老师的这节课我学到了很多东西。1、重视同桌之间的配合、教学中,芮老师多次安排同桌合作,并指名交流,同桌交流的有效性教高,这肯定和芮老师平时的训练分不开;2、鼓励学生多样化的思维,算24+6时,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可以摆小棒,也可以直接记录在本子上,在交流摆小棒的时候还出现了2种摆法。3、利用转盘游戏激起小朋友的抢答口算的激情,孩子们玩的不亦乐乎;4、芮老师在讲解例题的时候很细致,把算理算法讲的很清楚,孩子们也初步理解了今天学的口算和以前学的有所不同,需要进位。我有一个困惑,如何让枯燥的计算课变得有趣呢?现在的孩子学的早,好多孩子早就会算了、所以她们在新课时积极性不高,如何能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呢?

徐洁:本节课的重点在进位上,如何让学生体会到满十进一是一个教学难点。在课上,芮老师让学生通过摆小棒理解算理,揭示算法,为学生很好的明确算理、掌握算法提供了保障。第二部分加强难度不演示小棒,学生练习加强了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可以说是非常及时必要。 

练习的设计,我觉得芮老师设计的这几个练习从形式上、内容上、层次上都是很好的,不但使学生掌握了基础知识还使学生在口算、解决实际问题等能力上有了提升,且有梯度,数量上有保证,特别是最后一个转盘游戏,孩子们非常兴奋,很积极参与学习。

 

《解决实际问题》评课

芮正华:数学课程标准在问题解决方面提出的第一学段目标主要有四点,在颜老师的这堂课上,有两点体现的比较明显,值得学习。一是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颜老师创设了抓雪花片的情境,组织学生抓一抓,提出了哪种花片多?多多少?的数学问题,让学生体会数学问题来源于生活,数学知识为解决生活问题服务。通过追问老师抓一把会怎样?感受到了摆的繁琐,体会列式的需要,自然地从摆一摆过渡到算一算,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来计算,增强应用能力。二是尝试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进行基本的练习后,老师引导学生回顾这堂课的学习过程,提出了不但可以比多少”“比远近”“比高低生活中还可以比很多东西,比长短”“比快慢等,像这样比的过程都可以归纳为求两数相差多少,从而完整了课题。这样的回顾,让学生了解了比较的范围,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让听课老师耳目一新。当然,如果还能引导学生回顾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相信学生的体验会更深刻。

路涣:颜老师的这节课重难点突出,设计生动有趣,从让学生抓一把雪花片引入,到解决各种体育比赛,丰富的课件内容始终紧贴学生的实际,以学生为主,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新授部分,颜老师请学生上黑板排一排,学生在排的过程中慢慢领悟到要一个一个对齐了排,接着动脑想一想怎样求出红花片比蓝花片多几个,再同桌交流,亲历操作——思考——交流——概括的过程,领悟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和结构,即用多的数减去少的数就是相差多少。学生体会到排一排的局限性后,很自然联想到计算,积累了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经历了数学知识的产生过程,感受了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理解了用减法解决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的方法。其中特别好的地方是给出了解决问题的模型,通过画出的括线图可以明显看出数量关系。在练习环节,颜老师特别设计了3个小练习,帮助学生理解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也就是另一个数比这个数少多少,也就是求这两个数相差多少。非常重视问题的另一种问法,沟通了问题之间的联系,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最后抽象出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的模型。最后出示王奶奶的家禽,请小朋友自己开动脑筋提一些两数相差多少的问题,把课堂还给学生,请他们做课堂的主人,学以致用。

巢红霞:这节课颜老师从学生抓雪花片引入,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而且使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感知问题,帮助学生理解数量关系。随后颜老师还进行了抽象,画出线条图,分析数量关系,再次帮助学生理解,最后再列出算式。这样从具体到半抽象再到抽象的过程,一步步引入,突破难点,不仅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也使学生对数量之间的关系有了更深的理解。通过例题的详细讲解,给学生一个整体感知,随后逐步放手:让学生尝试独立解决、同桌交流互助,在这环节,颜老师把课堂交给学生,请小老师上台讲讲自己的想法,学生教学生,很好的利用的同理心,使小听众更易理解。在进行全课总结时,颜老师揭示课题,这是关于两数相差多少的问题。最后还进行了拓展延伸,给力3个条件,让学生提问,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意识。

听完这节课有一个疑问,在刚开始讲例题是,数量关系是:红花片的个数-红花片和蓝花片同样多的个数=红花片比蓝花片多的个数。但是到了后面的练习,数量关系就变成了小军的个数-小丽的个数=小军比小丽多的个数。这是为了简化数量关系还是没有必要强调呢?

陈小娇:颜老师的这节课以各种校园丰富多彩的生活为背景创设情境,从解决比赛抓花片个数,到解决各种体育活动比赛的问题。选材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激发了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颜老师通过创设丰富的教学活动,让学生抓一抓,排一排,比一比,有效地促进学生知识迁移,学生能主动的把一一对应的知识运用到求相差多少的问题中。此外通过交流,讨论数量关系。学生知道用减法来解决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更加深学生了对减法的理解。知道从总数中去掉相同的那一部分,就求出相差的那一部分。此外,在每一个教学版块,颜老师都能做好小结与总结。让学生回顾与思考,比多少,远近,高低,快慢,就是在解决求两数相差多少的问题,突破了学生对两数相差多少含义的理解的难点。个人的想法:求谁比谁多多少和谁比谁少多少可以用同一个算式来解决。对于这个学生可能比较难理解,如何突破这个难点是我一直思考的,在有一次的公开课培训中,某执教老师是这样处理的,在新课开始之前就和学生进行了相关对话我的眼睛比你大反过来可以怎么说?你的眼睛比我小“A的头发比B长,反过来可以怎么说?B的头发比A的短。这里实际上就是在帮助学生理解,求谁比谁多,也就是在求反过来谁比谁少的问题。另外,学生对数量关系的理解如何更加透彻?而不是为了说数量关系而说数量关系。也是我在思考的。

姜肖伶:颜老师的这节课重难点突出,设计生动有趣,教学效果非常出彩。与即将开展的运动会结合,创设了比赛的情境,由一个一个比赛中感悟多少并学会解决这类实际问题。

首先课前进行听算的练习,组织有序,可以发现教学效果是不错的,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听还锻炼了学生的反应能力。整节课安排了许多的活动。活动一安排抓花片,进行一只手抓红蓝花片的直观体验,让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接着请小朋友猜抓的数量再仔细数清花片的个数。自然进入比较红蓝花片的情境中去,体现了新课标培养学生观察发现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出本节课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哪种花片多?多几个?请小朋友上台摆花片,直观展示红蓝花片的一一对应。提出问题,若是数量越来越多还有什么好办法?引出可以用减法来解决谁比谁多几个的问题。出示减法算式的数量关系,加深学生对于算式的理解,最大的亮点是给出了解决问题的模型,通过画出的括线图可以明显看出数量关系。通过变式讲解蓝花片比红花片少几个的问题怎么解决。活动结束及时进行总结,揭示课题解决实际问题。

活动二结合情境进行各种比赛项目。通过跳绳比赛比较个数的多和少,扔沙包比赛和跳远比赛比较扔的远和近。每个板块之间分工明确,板块清晰,衔接自然,及时进行小结。通过回顾前两个活动,总结这些问题都是求相差多少的问题。最后出示王奶奶的家禽,请小朋友自己开动脑筋提一些两数相差多少的问题,把课堂还给学生,请他们做课堂的主人,学以致用。

徐洁:颜老师用丰富的课件活动这样的情境导入,并且贯穿整洁课,符合学生生活实际,让孩子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颜老师利用示意图帮助孩子理解题意,孩子们能从中感悟这种题的数量关系,同时还延伸出高低、快慢等帮助孩子解决这一类题,让学生从会做几种题延伸到会做一类题,提升学生归类提炼的能力。颜老师不仅仅是在上一节数学课,还介绍一些运动比赛的规则,在数学课中也注重培养全素养的学生。

在解决核心问题,哪种花片多,多多少个?是否可以让学生自己选择方法,摆、画、列式,动手把花片排一排,如果出现不对齐的,和对齐的比一比,体会为什么要对齐?,对齐后怎么判断谁多谁少?等,充分体现学生学的过程,也可以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闵霞:解决求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学生有生活经验,但从数学思维的层面上理解数量间的关系和算法却是难点。颜老师先用实物图形让孩子们画虚线分一分,初步感知可以直接看出多几个,少几个,激活已有的经验。再提出如果我也抓几个再来比,摆方便吗?学生自然而然的产生列式的需求,并利用直观理解数量关系,很好的突破了重点和难点。我有2个问题:1、是否需要在后面的习题中也强调突出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少多少)都是用一个算式解决;2、前面新课的教学环节中特意强调8表示蓝花片和红花片同样多的个数,后面的习题中是否也应强调同样多的部分。

【教研总结】

  本次活动展示了骨干教师的教学风采,对于新教师、青年教师来说这是一次视觉的盛宴。在评课和议课中,大家各抒己见,在交流与讨论中,迸发新的思维。对于每一个人来说,这不仅是一次教研活动,更是一次成长的经历。本次活动的创新与亮点在于评课议课一栏,为了方便教师们学习和交流,此次活动才用网上qq问问形式研讨,评课,这样不仅排除了地域与时间的限制,更方便大家交流,是一种很好的研讨方式。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Copyright© 2018 常州市新北区三井实验小学 版权所有   

    学校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三井实验小学 苏ICP备10201501号-2 联系电话:0519-85105229 电子邮箱:jsczsjxx@163.com